早晨起來一杯水對健康來說很重要,人體經過一夜的代謝之后,有很多毒素垃圾需要清理(代謝廢物),這一杯水不僅能潤腸通便,蘇醒腸胃,還能預防心血管類疾病。
有研究表明:在睡眠狀態中,人體通過呼吸和皮膚消耗水分,一個晚上要平均消耗450mL水。尤其是夏季,人在睡眠中會出大量的汗,所以睡前需要補充水分。另外,專家表示:血液粘稠度在半夜到上午10點之前處于較高值,睡眠中體內水分減少后會使血液濃度加大。在睡眠中或起床后容易出現腦血栓或心肌梗塞。為了預防這些疾病,可見睡前補充水分的重要性。在我國,心腦血管疾病發病人數已經超過了2.7億人,且越來越年輕化,它是所有疾病死亡原因中較多的。除了高的致死率以外,還有致殘率,超過有50%以上的心腦血管疾病患者,生活無法自理。心血管疾病的發病主要時間段是在清晨到上午9點,占了一天時間段發病率的60%。而發病的主要原因是:早晨起床后,身體處于缺乏水分、血液渾濁、缺氧的狀態。早晨空腹喝水吸收較佳,不到20分鐘就進入了血液。其中,更有利于健康的關鍵點是:血粘稠是人體代謝的一大障礙!空腹一杯水血粘稠降下來代謝能力更強,精神抖擻一天開始,一天精神好好的!特別是在炎熱夏季,由于人體的生理機制,稍不注意,只要一個行為或者動作,就可以讓心腦血管瞬間崩潰!
身體脫水會導致:
血容量降低。
皮膚血流減少。
肌肉內血流量減少。
溫度升高。
疲勞。
血壓降低。
頭昏眼花。
暈厥。
水的生理作用主要有:消化食物,以體液來溶解營養物質,傳送養分到各個組織,擔負吸收和搬運的任務;排泄人體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;保持細胞形態,提高代謝作用;調節體液粘度,改善體液組織的循環;調節人體體溫,保持皮膚濕潤與彈性。
水是身體能感知缺乏的元素,在感到口渴時,身體脫水已經超過2%。.........即使水的少量缺失(脫水)都會損害身體的運動能力,只要失掉15%的水,生命就有危險。
3.個時刻缺水易血栓
血液黏稠的時候更易“凝結”形成血栓。下面這3個時刻喝一杯白水,不但能解渴,還能降低血液黏稠度,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栓風險。
起床后
清晨是人體生理性血壓升高的時刻,血小板活性增加,加之睡了一夜的覺,排尿、皮膚蒸發及口鼻呼吸等均使不少水分流失,血液黏稠度增高。
起床后飲水有助于降低血黏度,從而降低血栓風險。一般來說,牛奶、果汁、冰水以及鹽水,都不適合作為早上一杯水飲用,溫白開水是很好的選擇。
2.飯后半小時
飯后不要立刻喝水,否則會沖淡、稀釋唾液和胃液,使消化酶的活性減弱,影響消化吸收。
可在飯后半小時小口喝200毫升水,有助于緩解餐后的血黏度升高。
3.睡覺前
人體熟睡時,體內水分會丟失,造成血液中的水分減少,血液黏稠度變高。臨睡前喝一杯不超過200毫升的水,可以緩解該現象,從而降低發生腦血栓的風險。
如果怕起夜,可以睡前抿兩口水再睡覺。另外,老年人睡前建議在床邊常備一杯水,感覺口渴時馬上喝幾口。